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向阳乡党委建立抓党建促扶贫奔小康的长效机制,巧打“X+扶贫”组合拳,建档立卡贫困户均于2017年实现全面脱贫,抓党建促脱贫成效显著,实现了党建与脱贫攻坚的“双促双赢”。
一是“党建+扶贫”,增强村党支部战斗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干部是关键因素。2016年11月,泉州市委组织部选派第一书记刘若瑜到坑头村挂职驻村扶贫。在挂职驻村的两年里,刘若瑜积极探索“党支部+互联网”扶贫模式,提出“四闲”模式(闲人、闲地、闲钱、闲时)推动精准扶贫。
二是“人才+扶贫”,注入脱贫发展引擎。整合致富带头人党员组建成立合作社联合党支部,不断形成发展的凝聚力、向心力。卓厝村残疾人林连生在党支部的帮助下,成立了福建省首家残疾人互助合作社——山夫合作社,通过“量身定制、保价收购、岗位提供、基地建设”等帮扶模式,帮助140余户贫困户脱贫,其中残疾户60多户,人均月增收一千多元。这些模式被推广到全乡及周边乡镇,帮扶全市农户近千人。2017年,林连生整合全乡农产品,开设“向阳好货”馆,年销售额300多万元,为残疾贫困户提供多个就业岗位。
三是“互联网+扶贫”,打造资源共享平台。发挥合作社联合党支部力量,创建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泉州市级专家工作站5家,累计引进泉州、南安高层次人才33名,入驻科技特派员11名,培育创客200多名,孵化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企业60多家、致富带头人20多人,形成“星创天地+合作社+贫困户”的创业带动型模式,每年农特产品销售额达上千万元,带动农户、贫困户创业就业600多人,覆盖200多户贫困户,人均增收2000多元。
今年,为克服新冠疫情不利影响,巧借“网红经济”东风,打造以“产品+旅游”为特色的“乡约向阳”直播基地,书记、乡长化身“主播”走进田间地头带头直播带货,助力扶贫。3月以来,累计开展直播活动80多场次,新媒体电商销售额累计达300万元,其中帮助贫困户销售120多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