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冬冬
星档案:徐冬冬,女,1990年生于哈尔滨,8岁到北京学习舞蹈,14岁考进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代表作品:《血色沉香》、《迷网》、《将爱情进行到底》《致命闪玩》,开始小有名气。工作中她努力执着,喜欢演出不同的角色。生活中的她率真坦诚,喜欢大海喜欢自由。
自小离开父母在北京求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发展,十四年的成长她从懵懂变得成熟,生活给了演员徐冬冬丰盈的经历。当工作与生活紧密交织,她用旅行找寻快乐。观赏城市沿途的风景、远望碧蓝如洗的大海、选择适合自己的衣衫以及偶尔居家的安静时光,都是她旅行的意义。生活有时不在别处,而是藏在寻找的眼睛里。
对一个城市的喜爱,或多或少与它散发出来的味道有关,每一条街道,每一处建筑,每一个路人……城市的气质就是你去到那里它给你的第一感觉。
忙里偷闲的城市旅行
虽然工作很忙但她还是喜欢抽出时间,换上舒适的鞋子,拎着包包在陌生的城市逛一逛。她说:“旅行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在旅行中随时会有惊喜、感动或者收获,这些未知的收获是我旅行的意义。”
她喜欢观察城市,台北贴心、香港时尚、芭提雅热情、罗马古典。在路上的时候,除了会收获快乐的心境还会有因为接触自然而生出的安宁。
在台北,她喜欢开车去宜兰县泡温泉。台湾人称温泉为泡汤,并把泡汤当做健康养生休闲方式。每次到台北她会暂且放下紧凑的行程或琐碎的俗务,让身体偷得几刻闲,卸下一切尘嚣解下束缚,沉浸在露天温泉池,融入蒸汽腾腾的氤氲里,沉浸在温和的泉水里安静思考。
因为工作的原因,她去过很多次泰国芭提雅。芭提雅其实很小,却很独特。徐冬冬推荐水市是必然要去的。在水市最惬意的莫过于坐一只窄窄的观光船,撑船的阿婆带着草编的帽子,遮住她黝黑健康的皮肤,溯水而上,船随着水的方向缓缓的穿行在热闹的市场,水边有三三两两叫卖的小贩,深灰色的棉布上摆着象牙雕刻的挂件、陶器、泰丝,琳琅满目,比比皆是,各种泰国风味小吃也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岸上使徐冬冬禁不住想要停下脚步的是摊位上泰国妇人友善的眼神,她们多双手合十,微微颔首,分明如此简单的一个动作却让内心短暂的回到一种虔诚、宁静的状态。偶尔会有泰国少年调皮的倒挂在岸边的木桥栏杆上,狡黠的笑脸映在水上,他用手里的小石子投向近处的水面,溅起的水花沾湿挑选东西的游人的衣角,然后听到笑声、骂声、道歉声,汇成一首动听的歌。她想这就是生活,热闹的、快乐的、无拘无束的,当心丢在忙乱的工作里我们需要把它找回来,带它看看风景。
在旅行的路上,大海、花香、音乐、烟火,所有的浪漫和愉悦都围绕在周围。逃离工作中的纷繁复杂和城市的拥挤堵塞,她像童话故事里的小女孩,挥舞着手臂,拥抱最美妙的大自然。
旅行会改变心境
对于演员这个职业,我们有着太多浪漫主义的解读——她们优雅、光鲜,每一个转身或回眸都带着挥之不去的美丽。然而对于徐冬冬而言,赞美和掌声并不是演员工作的常态,更多的时候,她需要记住大段大段的台词、需要把一个边边角角的角色饰演的出色、需要在摄影师的镜头里摆出最妩媚的姿势以及在网络新闻的标题党和负面报道里寻找出路和解释真相。
压力很大时候,住在北京东区的徐冬冬会抽出两三天的时间,找一个空旷的地方看海看天。没有人打扰的时刻她是放松的。这是她的减压方式,其实工作中她会催眠自己没有压力,但是在当下在北京,只要你有追求你就会感受到这个城市人口的密集和交通的拥挤,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我们需要给自己找一个适当的方式远走。
徐冬冬并不是一开始就喜欢用旅行放松心情。她第一次旅行是98年的时候,跟母亲一起去新马泰。当问及感受的时候,她好看的眉角微微一动,眼睛调皮的眨眨,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其实小时候并不喜欢旅行,走马观花的看几个景点觉得很没意思。我是后来上了大学才开始慢慢喜欢出去走走。感觉旅行会改变心境。”
她喜欢大海,喜欢宽广辽阔的地方,喜欢宁静清新的城市。“大海有一种独特的力量,望着它心里的不快、工作中的烦恼会慢慢的放空。海风也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它轻轻的一吹,会带走很多负面的情绪。”她说就算心情不好又不能随时旅行的时候自己会闭上眼睛,想象时光被海岸线拉长,远处的海与天相接,一望无际,细长的发丝随风而动,淡粉色长裙的裙摆也轻轻扬起,一切都像一幅美好的水彩画。
旅行不只是身体的出走,还有对时尚的嗅觉。很多人都说没有丑女人,只有不得体。穿衣得体,会弥补一个人的不足也会给一个人的形象气质加分。 |